从荒芜草地和废弃厂房“变身”创新型高校,徐扬生院士领衔学校先行先试
晶报报道港中大(深圳)的故事
学校创办之初非常不易
但信心不减
谈到港中大(深圳),还需从其创校校长徐扬生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说起。他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(1977级)大学生,本科硕士就读于浙江大学,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毕业后,长期从事机器人及智能控制工程研究,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,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、IEEE院士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、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,当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。1颗国际小行星还以他的名字命名。而这些经历,无不体现着他敢闯敢试的精神。
徐扬生如何与港中大(深圳)结缘?1997年,他选择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,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。2013年,港中大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,正式组建港中大(深圳),当时任港中大副校长的他通过全球遴选成为港中大(深圳)创校校长,领衔学校探索创新。
▲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校长
时间再回到2007年,深圳市确定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大运会主场馆选址龙岗;2010年,龙岗根据大运会主场馆建设需要,对辖区的一家五金塑料制品厂进行空间改造和绿化提升,经过81天,老旧厂区转身成为活力绽放的大运文化园。大运会结束后,龙岗开始引进国际知名高校、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,大运文化园也于2013年正式成为港中大(深圳)的启动校区。学校创办之初,把废弃厂房改造成启动校区、内培外引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等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,非常不容易,但徐扬生的信心不减。
▲徐扬生与学校师生、家长一起在学校涂鸦墙创作
乐于与学生直接互动交流
培养文理融合的人
2014年,学校首年通过高考或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,由于招生时间短促,有些学生因不知学校以及自己的选择是否能被认可,难免有些犹豫。徐扬生回忆,学校首年招了290多名本科生,有两三名学生退学了。其中有一位湖南学生是当年高考全省500多名,到校发现学校有高考全省2000多名的学生后退学了。徐扬生感到很遗憾。但更多的学生坚持下来,通过努力在这所当时或许看起来“不起眼”的学校创造出诸多精彩。
▲徐扬生与部分首届本科毕业生合影
▲2014年,首届本科生在入学典礼上合影
建校2年左右,学校的办学成效逐步显现。如今,学校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近400位,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,引进的教师100%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。学科建设逐步完善,现有5个学院和1个研究生院,开设17个本科专业、23个研究生(硕士、博士)项目。2020年,我校已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本科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。
港中大创造了香港教育史上众多奇迹,如何将其在深圳生根、开花、结果?办一所怎样的大学?徐扬生思考了许多,也早有了答案: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基地,科技创新具备天然的区域优势,他希望继承港中大的传统,融合中西方特色,真正把港中大(深圳)办成一所以学生为中心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。徐扬生对每位学生都格外关注和爱护,乐于与学生直接互动交流,亦师亦友。他会主动加学生微信关注日常动态,在突遇寒潮时连发信息叮嘱学生领棉被,与学生一起打羽毛球,在英语俱乐部带领学生一起畅谈,为学生亲自下厨,为未能被我校录取的学生亲笔写信。作为我校的传统,每逢农历春节前,他都会与学生一起创作书法,写对联或写“福”字。
▲徐扬生举办英语俱乐部,指导大一学生
▲徐扬生挥毫送福
▲徐扬生在高桌晚宴上为学生整理领带
2019届本科毕业生吕懿惟作为我校理工学院首批本科生,在徐扬生的影响下,对机器人研究产生浓厚兴趣。徐扬生敏锐地发现她身上的特质,在她大学成长中给予强有力的鼓励、支持与关心,在她学习劳累时带领她和同学们爬山或春耕,还时常邀请她和其他学生到家里做客,畅聊未来。同时她在钱辉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无人帆船的研究,获得了第一份专利。她十分感激学校对学生最大限度自由发展的支持。而在2019级本科生任自芃看来,学校特别之处是书院制,现有逸夫书院、学勤书院、思廷书院、祥波书院四所书院,所有学生不分年级、专业、国籍进行混合住宿,一起学习、生活,碰撞思想火花。这也恰好诠释了徐扬生提到的学校首要目标是培养人,不仅仅是培养专才,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有情怀、有学养、文理融合的人。
▲徐扬生(前排左三)与学生一起春耕,体验农耕之乐
▲徐扬生与交换生交流
将有医学院、音乐学院以及附属医院
办学辐射更广
科研和校企合作方面,港中大(深圳)也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。我校与牛津大学等11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合作,近3000名学生受益赴境外参加各类学习项目,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60%,该数据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。学校还设“驻校艺术家”,建有3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研究院,以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6大研究院,并在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领域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,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,助力社会经济发展。
学校创校以来虽成果颇丰,但发展的步履不停。“一个大学不能关着门办。”徐扬生希望学校的研究更多地投入到产业化,真正为深圳、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,把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、科学家与大湾区发展、国家战略需求连接起来。为此,港中大(深圳)正筹建国际化的医学院、音乐学院,还将在深圳设置2家附属医院、1家直属医院,希望不仅培养人才,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等。
地处创新之都深圳,港中大(深圳)还将不断加强世界级科研团队和平台的搭建、发展许多优质研究项目,未来计划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达6:5。在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(2020-2025年)》实施后,学校办学条件会更宽松,吸引人才的条件也会更优惠,他非常期待学校和深圳未来的发展。
▲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2020音乐会
“我觉得深圳未来的教育会兴旺发展”
不仅是高等教育!深圳近5年共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、新增近400所幼儿园,基础教育形成鲜明的优势和特色,创新教育、智慧教育形成广泛影响;职业教育探索形成了深圳特色的“双元”育人模式。徐扬生前几年走访了90多所中学,不禁感慨各学校各具特色、发展很快。
“我觉得深圳是干实事的地方,走在前头,干在实处。深圳有股创新的敢闯敢干的精神,有非常宽阔的胸襟,来了就是深圳人,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来到深圳。我觉得深圳未来的教育会兴旺发展,因为教育是件大事,事关这座城市几百年以后的状态,包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,我非常期待有这样一天:深圳的栋梁,乃至整个社会的栋梁能够在这里被培养出来!”徐扬生说。
▲徐扬生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向10名优秀毕业生颁授证书并合影
▲大学航拍
转载自晶报APP
图片由港中大(深圳)传讯及公共关系处提供
记者:王文丽 晶报
编辑:陈章伟 晶报
大学微信公众号
ID: cuhksz2014
大学新浪微博
大学Bilibili